安徽地震构造?

发布日期:2024-11-13 05:00 编辑:地震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:宿州市地震局 阅读: 【字号:  

地壳结构:

安徽省地壳厚度大致在36~42km。南部较厚,北部较薄。大别山及皖南是两个莫霍面凹陷,其北是莫霍面隆起区;莫霍面凹陷与隆起之间是莫霍面变异带;莫霍面不同程度的拱起之间为莫霍面斜坡带。变异带反映切割地壳深度较大,时期较早而燕山期以来又多次强烈活动的断裂,如青山~晓天断裂;莫霍面斜坡则反映燕山旋回以来(尤其是喜山期)的规模较大断裂,如郯庐断裂带等。

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图上,布格重力场以负值为主,最低值为-65×10-5m/s2。正值所占面积很小,最高值为20×10-5m/s2。大致以郯庐断裂和宣城~泾县断裂为界,可分布格重力异常特征不同的三个地区。郯庐断裂以西地区布格重力值主要为负值,重力等值线走向为近东西和北西西向。郯庐断裂以东和宣城~泾县断裂以北地区布格重力值以正值为主,重力等值线走向为北东向。宣城~泾县断裂以南重力值为负值,重力等值线走向为东西向。

地质构造:

安徽省地跨华北陆块、秦岭-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,是古中国大陆重要结合地带,地质构造复杂,区域性深、大断裂对全省的构造格架有着明显的制作用。在安徽境内,华北陆块东以郯庐断裂带、南以六安深断裂为界与大别造山带相接,扬子陆块西以郯庐断裂带为界与大别造山带相接,而秦岭-大别造山带则夹持于华北陆块、扬子陆块之间,经历了多期离合形成了复杂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。

华北断块区:安徽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处于华北断块区的南缘,南以韩摆渡~肥西断裂为界,东止于郯庐断裂带。该断块经五台运动和中岳运动褶皱回返,硬化固结为基底,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,霍邱一带为近南北。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,断块大面积抬升,缺失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地层。印支期盖层变形强烈,燕山期断裂活动加强,并伴随火山喷发活动。喜马拉雅期表现为断裂的继承性活动,差异断块运动以及新生代断拗发育。

秦岭~大别断褶带:安徽省西南部位于秦岭~大别山断褶带的东段。它的南部是大别群,经过大别旋回褶皱回返,硬化固结为基底,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和北东。大别运动之后,南部处于长期隆起和遭受剥蚀过程之中,几乎没有盖层发育。它的北部是佛子岭群和梅山群地层,经加里东—印支旋回褶皱回返,硬化固结。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,燕山期裂陷作用加强,堆积中生代数千米厚的陆相碎屑岩,并伴有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。

下扬子断块区:安徽省郯庐断裂带和嘉山~响水断裂带以东部分处于下扬子断块区的中段,经晋宁旋回,皖南的板溪群和皖中的张八岭群褶皱回返,硬化固结为结晶基底,构造线方向为北东。之后进入盖层发育阶段,南北两侧基底持续隆起,其间强烈拗陷,堆积了从震旦纪至早、中三迭世的海相沉积岩系,印支旋回使其褶皱,燕山旋回中断裂活动强烈,并伴随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。